内蒙古扎鲁特草原上演夏日转场大迁徙
内蒙古扎鲁特草原上演夏日转场大迁徙
内蒙古扎鲁特草原上演夏日转场大迁徙中新社内蒙古通辽6月15日电 (记者 刘文华 奥蓝)15日,一场数万(shùwàn)头牲畜参与的夏日转场大迁徙正在内蒙古扎鲁特草原上演(shàngyǎn)。
当日凌晨3时许,就有牧民从冬(cóngdōng)营地(yíngdì)出发了。他们多是几个家庭组团一起出发,带着所有牲畜,前往百公里外的夏营地。
转场途中,牧民们分工明确,有的(de)驾驶车辆,拉着生活器具用品和小牛犊;有的骑马或骑摩托车,驱赶牲畜一路(yīlù)前行;有的负责煮茶烧饭,做好(zuòhǎo)后勤保障。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草原和山林间(jiān)缓缓前行,牛群与马匹绵延数里(shùlǐ),场面蔚为壮观。整个转场过程,大约要持续3至4天。
在草原游牧生活中,牧民们随(suí)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让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内蒙古赤峰、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的草原上(shàng),都保留着游牧转场(zhuǎnchǎng)的习俗。
扎鲁特旗格日(gérì)朝鲁苏木约有280万亩(wànmǔ)山地草原,也是通辽市完好保留传统游牧文化的地区。这里的牧民将草原分为夏牧场和冬牧场。每年6至10月,牧民在夏牧场放牧,给(gěi)冬营地草场“放假”,待天气(tiānqì)转冷、牧草枯黄后,牧民们带着膘肥体壮的牛群返回冬营地。
内蒙古扎鲁特草原转场中的牛群。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wénhuá) 摄
据介绍(jùjièshào),以前牧民转场用的都是勒勒车,7至10天(tiān)才能到达目的地(mùdìdì)。近年来,采用传统方式转场的牧民家庭正在减少,不少人骑摩托车赶着牛马群来转场,还有人租用大货车将牛马群直接运达(yùndá)夏营地,省去了路途中的耗时和艰辛。
今年转场(zhuǎnchǎng)期间,当地畜牧部门派遣兽医跟随转场队伍(duìwǔ),为牲畜提供疫病防治服务;气象部门每日发布转场路线的天气预警,帮助牧民规避(guībì)降雨等不利天气。
62岁的牧民斯日古(sīrìgǔ)楞感慨,如今转场虽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但轮牧保护草场的传统初衷未变,“让牛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dìfāng)生长,才是对草原最好的回馈”。(完(wán))
中新社内蒙古通辽6月15日电 (记者 刘文华 奥蓝)15日,一场数万(shùwàn)头牲畜参与的夏日转场大迁徙正在内蒙古扎鲁特草原上演(shàngyǎn)。
当日凌晨3时许,就有牧民从冬(cóngdōng)营地(yíngdì)出发了。他们多是几个家庭组团一起出发,带着所有牲畜,前往百公里外的夏营地。
转场途中,牧民们分工明确,有的(de)驾驶车辆,拉着生活器具用品和小牛犊;有的骑马或骑摩托车,驱赶牲畜一路(yīlù)前行;有的负责煮茶烧饭,做好(zuòhǎo)后勤保障。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草原和山林间(jiān)缓缓前行,牛群与马匹绵延数里(shùlǐ),场面蔚为壮观。整个转场过程,大约要持续3至4天。
在草原游牧生活中,牧民们随(suí)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让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内蒙古赤峰、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的草原上(shàng),都保留着游牧转场(zhuǎnchǎng)的习俗。
扎鲁特旗格日(gérì)朝鲁苏木约有280万亩(wànmǔ)山地草原,也是通辽市完好保留传统游牧文化的地区。这里的牧民将草原分为夏牧场和冬牧场。每年6至10月,牧民在夏牧场放牧,给(gěi)冬营地草场“放假”,待天气(tiānqì)转冷、牧草枯黄后,牧民们带着膘肥体壮的牛群返回冬营地。
内蒙古扎鲁特草原转场中的牛群。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wénhuá) 摄
据介绍(jùjièshào),以前牧民转场用的都是勒勒车,7至10天(tiān)才能到达目的地(mùdìdì)。近年来,采用传统方式转场的牧民家庭正在减少,不少人骑摩托车赶着牛马群来转场,还有人租用大货车将牛马群直接运达(yùndá)夏营地,省去了路途中的耗时和艰辛。
今年转场(zhuǎnchǎng)期间,当地畜牧部门派遣兽医跟随转场队伍(duìwǔ),为牲畜提供疫病防治服务;气象部门每日发布转场路线的天气预警,帮助牧民规避(guībì)降雨等不利天气。
62岁的牧民斯日古(sīrìgǔ)楞感慨,如今转场虽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但轮牧保护草场的传统初衷未变,“让牛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dìfāng)生长,才是对草原最好的回馈”。(完(wán))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