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在感悟党史社史中赓续红色血脉——新华社百余名党支部书记参加示范培训

体育正文 237 0

在感悟党史社史中赓续红色血脉——新华社百余名党支部书记参加示范培训

在感悟党史社史中赓续红色血脉——新华社百余名党支部书记参加示范培训

“蒙山高、沂水长(zhǎng),军民心向共产党,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红色歌曲《沂蒙颂》那熟悉优美的旋律,久久响彻在耳畔、深深回荡于心间。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蒙山沂水间的悲壮历史和感人故事(gùshì),仿佛一幅(yīfú)刻满峥嵘岁月的壮丽(zhuànglì)画卷,正徐徐向新华社102名党支部书记展开(zhǎnkāi)。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shènglì)80周年前夕,新华社机关党委组织102名党支部(dǎngzhībù)书记,于5月11日至16日来到山东沂蒙干部学院,走近沂蒙这片红色热土,沉浸式学习党的光荣历史(lìshǐ),现场体验党的优良作风,寻访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在参观革命(gémìng)遗址、学习英烈事迹中,牢记初心(xīn)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jìnyíbù)筑牢事业发展的“根”与“魂”。 “沂蒙山(yíméngshān)这个神圣庄严的(de)名字,它的形象(xíngxiàng)高大笔直,牢牢地矗立在(zài)人们心目中……”5月12日上午,沂蒙干部学院三楼教室内,特聘教授柴鸥林从历史参与者、见证者、研究者视角出发,正声情并茂地讲解曾发生在沂蒙山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 坐在台下(táixià)认真听讲的,正是来自新华社各(gè)部门各单位国内各分社的102名党支部书记,他们从这段流火滴血(dīxuè)的历史中了解到,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蒙山沂水就曾发生过大小战斗四千余次,巍巍青山掩埋过十万将士(jiàngshì)的忠骨(zhōnggǔ)。沂蒙人民在苦难中站立,在逆境中奋起,用信仰和热血谱写了不朽篇章,孕育出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生死与共”为内涵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犹如一颗熠熠生辉(yìyìshēnghuī)的明珠,镶嵌在党的光辉历史上,成为党的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suìyuè),在那最黑暗、最艰难时刻,沂蒙人民为什么会铁了心(tiělexīn)跟党走(gēndǎngzǒu)?参训同志渴望冲破历史长空(chángkōng)的阻隔,“面对面”与80多年前的“红嫂”代表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等英模人物对话,努力从她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中,找寻贯穿其中的“理”、“信”、“德”、“行(xíng)”,激励自我永葆(yǒngbǎo)政治本色、坚守精神家园。 5月12日下午(xiàwǔ),参训同志集体到沂蒙红嫂纪念馆感悟沂蒙精神。新华社摄影部宋为伟摄(wěishè) 沂蒙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饱了肚皮”后是怎么做的(de)(de)呢?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嫂(hóngsǎo)纪念馆,参训同志仔细倾听沂蒙红嫂的感人(gǎnrén)故事:明德英勇敢营救小八路(bālù)并用自己的乳汁救助受伤(shòushāng)的小战士,王换于创办托儿所并经常教育儿媳(érxí):“让烈士的后代吃奶,让咱的孩子吃粗的!”“沂蒙六姐妹”等支前模范群体用一张张喷香的煎饼、一双双温暖的鞋垫,一辆辆独轮车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参训同志看着、听着、想着这些真实的人物和故事,转动的思绪(sīxù)和驱动的逻辑(luójí)随即在脑海泛起,一个坚定的认识变得(biàndé)更加清晰:沂蒙人民能够在极其残酷复杂的环境(huánjìng)中一心向党,根本原因就是党和人民军队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fàngzàixīnshàng),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进而推动人民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这就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对我们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réngrán)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大青山突围战是沂蒙军民反扫荡中最为惨烈悲壮的(de)一战,600名装备低劣的战斗人员(zhàndòurényuán),面对5000多名日军精锐的围堵,掩护5000多名非战斗人员成功突围……”沂蒙干部学院副教授王成娟引用一组组详实(xiángshí)的史料,为参训同志讲解山东根据地(gēnjùdì)的独特历程(lìchéng)和现实启示。 在大青山突围战中,新华社山东(shāndōng)分社遭受了重大损失。据新华社社史记载,1941年11月30日,新华社山东分社的部分同志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转移至大青山时陷入敌人重围。大众日报社(rìbàoshè)通讯部部长兼新华社山东分社采编室主任郁永言(yùyǒngyán)带领(dàilǐng)主要由山东分社同志组成的第二战时新闻(xīnwén)小组,在战斗中与分社电台(diàntái)台长叶丰川、编辑陈虹、方曙和大众日报的10多位同志英勇殉国。 云山苍苍,沂水泱泱,英烈之风,山高水长(shāngāoshuǐcháng)。当年大青山(dàqīngshān)胜利突围的(de)战火硝烟早已逝去,但英烈们信仰如山的壮志(zhuàngzhì)豪情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为缅怀在大青山突围战中牺牲的革命先辈,5月13日上午,参训同志集体来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纪念碑和抗大碑林前(qián),开展现场教学,重走抗大突围路。在分享收获体会时,河北分社总编室党支部书记陈忠华坦言:我就是大青山突围战所在地——山东费县人,多年来还是(háishì)第一次(dìyīcì)来到这个(zhègè)地方,深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我们都要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坚守、不断突围,沿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开凿的大路,稳步走好中国式(zhōngguóshì)现代化这一时代新路。 1947年5月13日黄昏时分,彪炳世界军事史册的经典战例——孟良崮战役打响。78年后的5月13日下午,参训同志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加现场教学,大家在(zài)雕塑“女子火线桥”前伫立凝望(níngwàng)深思。为了让战士(zhànshì)们快速到达(dàodá)前线阵地,32名妇女跳入冰冷的河中(hézhōng),用身体当(dāng)桥墩,肩抗木板,架起了一座通往胜利的“火线桥”。“女子火线桥”让大家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和武器的较量,更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兵民才是胜利之本(běn)。 5月13日下午,参训(cānxùn)同志在孟良崮烈士陵园中的英烈亭前举行重温(chóngwēn)入党誓词活动。新华社摄影部宋为伟摄 走出纪念馆(jìniànguǎn),参训同志来到位于烈士陵园中央(zhōngyāng)的(de)英烈亭前,这里安葬着2865名革命烈士的忠骨(zhōnggǔ),但墓碑上刻有烈士名字的只有103块(kuài),著名抗日英烈陈若克与她出生仅20天的女儿长眠于此。参训同志分队站立英烈亭前,向革命烈士三鞠躬并敬献花篮。随后,面向党旗集体重温入党誓词(shìcí),用铮铮誓言宣告,时刻要牢记先是“革命人”再是“新华人”、先是“党的人”再是“新闻人”的角色身份。 “培训班主题上要突出赓续红色血脉(xuèmài)这个特点”“课程设置上要强调学史铸魂,加强对党史社史的学习”“要落在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nénglì)提升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是(zhèshì)今年3月份,新华社机关党委组织部同志(tóngzhì),围绕如何进一步设置好支部书记培训示范班课程,开展(kāizhǎn)头脑风暴时的情景。 近年来(jìnniánlái),新华社机关党委举办的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其特色(tèsè)亮点越来越鲜明,并逐渐走向品牌化(pǐnpáihuà),在(zài)新华社内外党员干部群体中形成了一定影响。这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特征就是,在历史(lìshǐ)发生地学习(xuéxí)历史,在英雄(yīngxióng)牺牲地缅怀英雄。5月12日上午的开班动员会上,新华社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向参训的102名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培训班筹备情况,“我们先后与山西太行干部学院、江西瑞金干部学院、福建古田(gǔtián)干部学院联合办学,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学习中国革命史,先后到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旧址、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瞿秋白烈士牺牲地开展寻根活动,目的(mùdì)是让每名党支部书记脑海里都有一张新华社跟随党中央从瑞金、延安、西柏坡到北京城(běijīngchéng)的红色地图。” 5月15日(rì)下午,参训同志集体到(dào)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寻访。新华社摄影部宋为伟摄 1941年6月28日,新华社(xīnhuáshè)第一个国内省级分社——山东分社在临沭县(línshùxiàn)利城村诞生。5月15日下午,参训同志从沂蒙干部学院出发(chūfā),驱车70多分钟来到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寻访当年(dāngnián)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李竹如、第一位采编主任郁永言(yùyǒngyán)等烈士生前工作的地方。 穆青同志题写的“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jìniàn)碑,高高(gāogāo)耸立在纪念园广场上。参训同志庄严(zhuāngyán)肃立分队站立,仔细聆听有关山东分社诞生过程、发展历史和李竹(lǐzhú)如、郁永言等英烈事迹介绍,实地走访坐落于分社旧址上的4个院子,观看反映当年编辑部、洗印室工作情况的展陈展览资料,并驻足院落中央合影留念(héyǐngliúniàn)。现任山东分社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刘宝森感叹:隔着84年的历史回望,品味那段苦难辉煌,仍然让我心潮澎湃。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hǎo)未来(wèilái)的路。 经过4天集中培训后,参训同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从党史社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gēngxù)红色血脉,紧握手中的接力棒(jiēlìbàng),步履不停奔赴下一程山海。(作者:新华社机关党委组织部(zǔzhībù) 牛冬军(niúdōngjūn))
在感悟党史社史中赓续红色血脉——新华社百余名党支部书记参加示范培训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